在新疆驢國家保護區(qū)開展遺傳資源普查性能測定工作
5月25日至26日,中國驢產業(yè)專家委員會副主任、新疆驢遺傳資源普查國家和省級專家、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馬屬動物研究室學科帶頭人托乎提·阿及德研究員,中國驢產業(yè)專家委員會委員、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馬屬動物研究室主任肖海霞推廣研究員,帶領技術團隊趕赴和田地區(qū)于田縣,開展新疆驢遺傳資源普查生產性能測定和樣品采集工作。
新疆驢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三大地方驢中唯一的小型驢種,具有耐粗飼、抗逆性強的種質特性,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區(qū),養(yǎng)殖歷史悠久。畜牧科學院專家團隊、和田地區(qū)畜牧技術推廣站和于田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等專業(yè)技術人員驅車從于田縣到阿羌鄉(xiāng),再到庫奶斯村,歷時近3個小時抵達新疆驢國家保護區(qū)(平均海拔3100米的昆侖山中)。在和田地區(qū)畜牧技術推廣站組織協助下、于田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的組織、當地牧民的配合下,測定小組先將散布在各處的新疆驢聚集在一起,再根據“驢遺傳資源系統調查表(表1-9)”進行群體和個體的數據測定和記錄,以及樣品和圖像資料采集等工作。此外,托乎提·阿及德研究員還為當地技術人員、養(yǎng)殖戶進行了新疆驢種質評定和體型外貌鑒定的現場培訓,并對新疆驢11個重要體尺指標的測量技術要點進行了示范與講解。
專家團隊在本次遺傳資源普查中不畏山路險阻、惡劣天氣影響,趕赴位于高海拔的新疆驢國家保護區(qū),對新疆驢的遺傳資源概況、群體和個體體型外貌特征、體尺體重、生長發(fā)育性能、繁殖性能等進行全面測定和調查,獲得新疆驢的第一手寶貴資料,對評估新疆驢種質資源現狀和新疆驢種質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。